三国小乔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1
从题目上来看,关心美女的结局,古今都是如此,类似的题目也很多。有些美女的结局历史上有答案,如杨玉环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有些则没有,如果问貂蝉的结局,那就只有去推测了,答案会有若干个,因为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真实存在的美女的结局也不是都很明确,有些也最后不知所终,如三国的小乔,史书上对她最后的结局并没有像她的夫君周瑜那样明确。既然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就可以脑洞打开,大胆地进行一番猜测和推理。在猜测和推理之前,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周郎周公瑾与爱妻乔小姐的爱情故事。周瑜墓前有一副墓联是这样写的: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上联是说周瑜与东吴孙氏政权的“骨肉”关系,这样讲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有两条根据,一是从周瑜与孙策的关系看。周瑜与孙坚的长子孙策同岁,但比孙策小一个月,他们十分要好。当年孙坚兴兵讨伐董卓时,把全家迁移到舒县,一时恐怕难以找到合适的住宅,周瑜就将自己家的南大宅让给孙策,南大宅就是正房,。放着正房自己不住让给朋友,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铁。周瑜到孙家“升堂拜母,有无通共”,二人结为通家之好。后来周瑜追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又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二是从大乔、小乔与周瑜、孙策的关系看。(关于桥与乔,易中天的《品三国》由赵南荣所写的编辑后记中是这样解释的:大乔、小乔是宋代人苏东坡说的,而晋人陈寿《三国志.周瑜传》中桥公的两个女儿,的确写作“大桥、小桥”。古人写作没有今人规范,所以,陈寿没有错,苏东坡也算不得错。)一次,周瑜跟随孙策攻破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桥公两个美貌超群的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他们的关系也由原来的朋友、上下级而升为亲戚连襟的关系,这足以说明周瑜与孙家的“骨肉”关系。下联“小乔夫婿是英雄”,是对周瑜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在谈周瑜的时候,一定要把文学作品中被艺术加工了的周瑜与历史上的那个周瑜区分开来。罗贯中先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奉蜀汉刘氏政权为正统,从突出诸葛亮的目的出发,把周瑜塑造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个形象。如果仅仅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周瑜这个人物塑造的十分成功,具有代表性,即使在今天也很有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切不可把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混为一谈。其实,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年轻能干,而且心胸开阔,气度大量,很有政治家的头脑。那时军阀混战,群雄割据,一些军阀也很看重人才。当时势力、声望远远盖过孙策的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就打算封他做将军,然而周瑜不为名利所动,认为袁术“终无所成”,将来不会成就大事,所以就没有接受袁术的安排,而于建安三年接受了孙策授予他的建威中郎将的职位,那时的周瑜年仅二十四岁。当地的人们因为周瑜相貌英俊,气度非凡而称他为周郎。在对待曹操与刘备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周瑜远大目光。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挟着刚刚战胜袁绍大军的余威,下书孙权,让其将儿子送去做人质。孙权在召集群臣商议不决的情况下,带着周瑜到母亲面前商量决断。周瑜在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吴国所占有的优势后说,如果人质一送去,“便见制于人也”。到那时你孙权“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听了周瑜入情入理的分析后,孙权决定不送人质给曹操。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征刘表,一路长驱直入,克荆州,收刘琮,败刘备,占江陵,屯赤壁,“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孙权问计于群臣,听到的也大都是一片投降主和之声。当此关系到国之存亡的关键时刻,周瑜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历陈东吴之长以及曹兵的四大不利因素,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孙权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为了进一步表明抗曹的决心,孙权拔刀砍断面前的奏案说道:“各位将军、大臣,谁敢再说要投降曹操,与这个奏案一样!”后来的结果大家当然都知道了。孙刘两家联合破曹,火烧赤壁,打得曹操“樯橹灰飞烟灭”,周瑜之功,不可埋没。他还建议孙权占领巴蜀,联合马超,最后夺取天下。可惜的是他刚要执行这个计策,却在征蜀途中病势巴丘,年仅三十六岁,可谓英雄路短,英年早逝。周瑜病死了,小乔怎么办?恩恩爱爱的一对鸳鸯夫妻,天人永隔,这对正处于风华正茂之时的小乔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摆在她面前的无非就是这样几条路,为夫守寡,赡养遗孤,遁入空门,为夫殉情。这事放到现在,还有改嫁再嫁一条路,但这对小乔来说是不可能的。她是一个有着高度知名度的公众人物,她的一举一动关系到国家和孙家的脸面。她不敢嫁,同样也没人敢娶,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那么,她既没遁入空门,也没有为夫殉情,剩下就是为夫守寡,赡养遗孤了。不过,我认为,周瑜死后不久,小乔因为过度思念夫君,郁郁寡欢,没有几年就追随周瑜而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他们的儿子长大后的恶劣表现来看,小乔应该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离世了,因此没有机会对他们的儿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否则,这个儿子不会如此不堪,他们的这个儿子是次子周胤。孙权对周瑜够意思,看在周瑜的面子上,在周瑜死后近二十年,还封周胤为都乡侯。只可惜周胤依仗父功,有恃无恐,酗酒淫乱,恣意妄为,孙权多次告戒竟置之不理,终因犯罪被流放。后来诸葛瑾等许多大臣联名多次上书孙权,请求看在周瑜有功于吴国的份上,赦免周胤。最后当孙权同意众大臣的请求后,周胤却病死了。整个求情的过程,都没有小乔这个母亲的出现,足以说明小乔早已香消玉殒不在人世了。按照《三国演义》的思路,小乔的最后结局还有一个,前提是假设赤壁一战曹操大胜,孙吴灭亡,孙权周瑜全都死翘翘了,风流成性的曹操必会把大小二乔收为己有,置于铜雀台上,供他享受。为这事唐朝诗人杜牧,还专门写了一首著名的赤壁七绝: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看来,美女的最后结局牵动人心,千百年而不变啊。三国小乔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2
二乔乃东吴乔国老之女,人称大乔小乔长得却实很美,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了周瑜!虽说她俩嫁了两个英雄人物,但孙策与周瑜都命短,其结局都是不尽人意不算很好!大乔在孙策死后其子还太小,没有继成大位,孙策将其弟孙权定为接班人,因这样大乔丈夫已亡又没有了皇权,心情也是非常郁闷,独自搬到外面去住,没多久便抑郁寡欢而终!小乔不但美而且还是才女,她与周瑜即是夫妻又是知音,不像她姐嫁的孙策虽为英雄,但其性情暴烈二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而周瑜则不同他乃三国儒将,是个有文才有情调之人,由其在乐曲方面当时流传一句话,曲有误周郎顾可见他是一个风雅的儒将,可以说小乔与周瑜那是郎才女貌,二人感情非常好,当时在江东都传为美谈,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一对夫妻,所以在周瑜死后她很是伤心难过,由于思念夫君她居住在墓地附近,最终在四十多岁时而香消玉殒!三国小乔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3
感谢悟空问答的诚挚邀请。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小乔(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乔”)的个人生平。小桥(生卒年不详),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美女,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桥公的次女,汉末名将周瑜之妻。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住守庐江,扶养遗孤。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县城西郊,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平地起坟,墓有封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明崇祯时毁于兵乱,仅存一座土冢,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
小乔有多美,可通过"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及“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等诗句去揣摩出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子。但是,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25岁的周瑜娶了16岁的小乔,虽然两人的年龄相差较大,但都是青春年少。这段婚姻看起来荣光无限,美人配英雄,郎才女貌。可惜,两人恩爱相处了11年。在这11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周瑜死的时候,小乔并不在他身边。
周瑜逝世后,小乔的结局不在乎两者。其一,抚孤守寡。周瑜在当时可谓是声誉满天下,小乔的姐姐大乔又嫁给了孙策,而孙策又是东吴国主孙权的哥哥,是周瑜的结拜兄弟。因此,以小乔这种特殊的身份,她是不可能改嫁,也不允许改嫁的。因为,古代对女子的贞洁可是很看重的。另外,大乔也还是单身寡人。如果小乔另嫁他人,那又把大乔放于何处位置。所以,这种种限制,使得小乔只能以二十几岁的青春年华来为周瑜守护名声,抚养他们的儿子长大**。
其二,郁郁寡欢。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小乔年少遇周瑜。当时的周瑜可以说是脚踏七色彩云来迎娶小乔,两人又恩爱多年,而小乔在周瑜死的时候都能见上最后一面,可想而知她有多遗憾。再者,小乔在周瑜死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这般年华,应该还在与情人听曲抚琴,齐案画眉,说着脸红的悄悄话。但周瑜逝世后,这一切都不复存在。要知道,痛失爱人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再加上当时战火纷飞,上下一片战乱,小乔身为一个弱女子,周瑜去世给她的打击有多大。由此,小乔最后郁郁寡欢而终也在意料之中了!
三国小乔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4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与周瑜一起攻打皖城时,周瑜得小乔,两人恩爱如神仙眷侣,然而周瑜却英年早逝,临终前写下遗书三封,一封给孙权、二则给小乔、第三封沒想到是写给他!这三封遗书竟决定了小乔往后的命运。
赤壁之战后,周瑜得一日之空闲,与小乔于江南泛舟游湖,只见公瑾站立于船头,气宇轩昂,若有所思。
小乔碎步从船舱走出,一只纤纤玉手把披风送上,温柔地说:"周郎莫要贪凉,看你愁眉紧锁,所想何事,何不说与妾身,与你分忧?"
公谨见是小乔,张开手臂,轻轻地她拥在怀里,叹道:"每次行军打仗,你都跟在我身边照顾我,真真让你受苦了。"
"回想赤壁之战,我军不过5万余人,夫君要抵抗曹军20万大军,看到你多少个不眠之夜,劳心劳力,把身体都累垮了,我的心别说有多心疼将军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小乔忧心忡忡地说。
还记得在一次战斗中,周瑜亲临战前指挥,却被曹军弓箭射中,身中重伤,虽最后取得赤壁之战的最终胜利,但他身上的金疮难以痊愈,留下了病根,对他的身体影响极大。这如何不让人担心?
"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为国报效乃理所当然也,不日我将出征益州,你这次就在江南等我回来吧,我专门为你购置了一所清幽府邸,等会登岸,我送你前往。"周瑜说道。
小乔听了沉默了一会儿,想说要跟他随军去,却说不出口,她知道周郞是不想自己舟车劳顿,可是她又怎能料到此乃他们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万万没想到,周瑜行军至巴丘时,突然身染重疾,所谓病来如山倒,周瑜知自己时日无多,便把众将叫到床前一一交代后事,交代停当后,气若浮丝地唤左右说:"取纸笔来。"
周瑜拿起那笔,那手都直打颤,他把牙关一咬,落笔直书,写好了三封信,然后他轻轻地一点首,说:"周瑜不是不愿尽忠报国,乃天命已绝,我死之后汝等要善伺吴侯,共成大业!"可怜公谨命丧巴丘,年仅36岁。
那么这三封信是写给谁的?
第一封信当然是写给吴主孙权!信里写道:"我本来是一个平常人,主公侍我有知遇之恩,把我当作心腹,委任我为水军都督,我应该竭尽全力报效你的知遇之恩,可是生死难测,现在我的志向还没有施展出来,我就死去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如今曹操在北方,他随时都有取我江东之意,而刘备觊觎我们的荆攘,就等于养着一只老虎,将来这一统江山由谁也未可知也!我们江东如今的处境很困难,希望文武不可有丝毫懈怠,您为了霸业早成,也要多付辛劳,鲁肃忠烈,我死之后,他可代我都督之职,如主公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周瑜死而不朽啊!"
孙权含泪看完,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并教发周瑜灵柩回柴桑下葬。
且说小乔至于江南,夜观天文,却见将星坠地,眉毛一跳,心塞如坠地之感,悲惨兮兮口曰:"啊!我君休矣!"
正想罢,便传来周都督的死讯,小乔悲痛不已,须臾晕了过去。
悠悠转醒时,只见贴身婢女递来一封信,说:"将军长随带来一封书信是给夫人的。"
小乔接过书信,手颤抖着打开,大气又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吾妻小乔,为夫恨不能与你长相厮守,护你一世周全,只天不假年,以至你我从此天人永别。"小乔看到这已泪流满面,呜咽声不止。
小乔用手帕擦了擦被泪水模糊了的双眼,继续看下去:"怪我平时对你过于宠爱,以至于府里夫人不能容于你,恐我此去,你在府中曰子难过,你尽管带上女儿一起迁至江南,一来与你姐有个照应,二来好生抚养女儿**,可怜她仅5岁。
而以你之脾性断然不会另嫁他人,只怕你不思活,硬要随我而去,然我又如何能忍心?答应我,好生活着,自有人护你母女周全。谨记,勿负我愿,公谨绝笔。"
看完周郎遗书,小乔已哭成泪人,差点哭绝过来,但想到周郎,她立马强打精神,叫人备马,只身策马赶至柴桑,誓要见周郎最后一面。
与此同时,鲁肃也收到了周瑜的遗信,他一看这信哪,眼泪就止不住了,周瑜向来视鲁肃为知己好友,一来交代他承接自己的遗志,好生为东吴尽心尽力,二来竟然把小乔与女儿托付给他,让他好生护她母女周全。
信里说到:"子肃,吾之至友,今我天命已绝,没能为主公扫平四海、一统江山是我的遗憾,望你定不负我之所托,代我报效主公一统四海,勿为误也。
另小乔乃吾之挚爱,今世未能护她周全,吾之二憾也,小乔贤淑貌美、智慧过人,对吾有情有义,吾不愿她成为东吴之政治筹码,如你能从中周旋,促成女儿周妃与太子吴登之姻缘,她母女儿无忧矣。周瑜拜谢绝笔。"
为此,鲁肃一一安抚周瑜家属,并向孙权禀报周瑜之遗志,孙权含泪允了。从此小乔无忧矣。
小乔为周郎守陵百日,一度心疼得想随周郎而去,但想到夫君临终所托,只得强打精神听从安排迁至江南,好生把女儿教育成才,授之以琴棋书画,日子倒也不太难过。
侍女儿到及屏之年,嫁给了太子吴登后,小乔更迁居到庐江,因为周郎病逝后就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
在她47岁那年,小乔因病去世了,终于免受思念之苦,结束了孤苦伶仃的生活。
我们回到题主的提问:"三国小乔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小乔信守夫君之承诺,把女儿养大**,也守住了两人的爱情,两人虽然没能相守至暮年,但他们俩的爱情在人们的心目中隽永绵长。在我看来小乔的最后结局其实不无遗憾:
一、周瑜与小乔两人的感情情真意切,只可惜小乔只是周瑜的爱妾,而不是唯一,此一憾也。
想当年在皖城,二乔是被作为战利品让孙策和周瑜"纳"回家的,这是小乔的一大遗憾。
二、以小乔的才情只因生于古代而无法施展,此二憾也。
周瑜一来因为怕家里夫人不容小乔,二来因为小乔聪慧过人,他十分看重小乔,所以每次征战行军都把小乔带在身边,照顾他饮食起居,为他分忧解难,所以小乔对于人情世事的见识远超一般妇人,但周瑜死后她只能深居简出,才能无法也无处可施展,实在可惜。
三、三国,在这只属于英雄的年代里,再美再有才华的女子,一旦抛头露脸多是成为男人政治筹码,貂蝉如是、孙尚香也没有逃过,小乔一生被周瑜所守护真让人称羡不已,只可惜天妒英才,夫君早逝,此乃三憾也。
在我看来,小乔最后的结局并不凄惨,虽不甚圆满,但亦因为得周瑜的相知相惜、相守相爱,这一辈子也算值了,试问有多少人能遇到真爱?
标签: # 小乔怎么死的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