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1
曹操有个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名头,但是实际上刘备、孙权、曹操三人各自的集团中,曹操对宗室大将是最偏爱的,外姓永远是外姓,当然这和曹操起家靠的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但是曹操时代的于禁却是一个特例,他是外姓武将中唯一一个被授予假节钺权力的,在战时状态就不必请示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但是襄樊之战中假节钺的于禁可以斩杀曹仁这一级别的武将吗?事实是想都别想。于禁的官职变迁


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2
单纯按照官职来说,于禁其实和曹仁平级,更重要的是于禁不可能处决曹仁。因为关羽水淹七军以后于禁向关羽投降,因此此后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对于于禁评价不高。不过在襄樊之战以前,于禁却是曹操手下外姓大将的第一人,极受重用。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一般在《三国志》里升官都是以“迁”或者“拜”来描述,用转字显然表明张辽这个任命并没有升职,也证明了征东将军和前将军并列。所以从官职来说,曹仁和于禁基本是并列,不存在谁高谁低。


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3
我是李跃汗青,我来回答!于禁是脑子短路了吗?他如果敢动曹仁一根手指头,除非是不想活了。曹操主要依仗曹氏、夏侯氏鼎力相助才起兵的,他们才是曹营的核心成员。于禁虽然也是曹操的嫡系,但与他们相比毕竟是个外人。即使他们有很大的过错,也轮不到于禁来杀他们。

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4
抛开与曹操的亲疏关系不谈,只说官职权力于禁也完全没资格!他要杀了曹仁,曹操必杀他。因为论官职,二人平级。而论权力,很多人对于禁的假节钺有误解,实际上在东汉末,假节钺不比假节高多少,只是礼仪上的区别,没资格处置假节官员。
首先看二人的基本情况。曹仁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征讨孙权后,与夏侯惇、张辽等留驻居巢,防范东吴。此后,曹仁行(代理)征南将军,假节,离开居巢,驻扎樊城,镇守曹操控制的荆州北部,并在建安二十四年被正式任命为征南将军。所以,曹仁的正式官职为征南将军,假节。而于禁,在建安二十一年后获封左将军,假节钺,是曹操麾下外姓武将中唯一获得“假节钺”的人。

所以要对比曹仁和于禁,先要看征南将军和左将军的官职高低,再要看假节钺究竟比假节高多少。按照汉朝官制,武将最高为大将军,次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次一等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也有说法左将军在右将军之上)、后将军。此八官职为重号将军,其余将军(如破虏将军、讨逆将军等等)为杂号将军,低于重号将军。如果这么说,于禁官职高于曹仁。但是,在东汉末年,曹操掌权后,情况其实发生了变化。除了八个正常的重号将军外,曹操在东南西北四方设立了相应将军。按照级别高低分别为征、镇、平、安四字加上东西南北。其中高级将领会封为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更高级则是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将军。征东、镇东将军负责防范东吴扬州部分;征西、镇西将军负责防范蜀汉部分;征南、镇南将军负责防范荆州部分(无论荆州在蜀汉还是东吴手中);征北、镇北将军负责应对北方胡人。他们属于地方军团司令,而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累死与朝廷直属军团司令。组织关系不同,但不代表地方军团隶属朝廷军团。

那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和四征将军级别究竟谁高谁低呢?答案是平级。因为曹魏既有官员由四方将军调任四征将军,又有四征将军调任四方将军,都不是降级。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魏王,将张辽由征东将军转任前将军,同时分封其兄张汛及一子为列侯以示嘉奖,所以不是降级。而魏明帝曹叡太和四年,满宠由前将军改任征东将军;嘉平元年,郭淮由前将军改任征西将军。这两位从四方将军任四征将军后,也是担任要职,权力更大。尤其是郭淮,他担任前将军时本来就是负责对抗蜀汉,而任征西将军后也没有调整职权,依然负责对应蜀汉。所以,二者只是所属不同,等级实际是一样的。一个直属朝廷,一个隶属地方而已。

最后说假节和假节钺。晋朝,假节钺的地位远远高于假节,甚至有假节钺官员可以斩杀假节官员的规定。不过那就是晋朝以后的事情了。而在汉末到曹魏时期,假节钺与假节只是礼仪上的差别,假节钺享受的礼仪更高而已。二者都是代表皇帝,不存在一个能杀另一个的说法。甚至,只要有皇命在身,假节官员还可以节制假节钺官员。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志·辛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宣王(司马懿)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宣王虽能行意,而每屈於毗。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拒不出兵,众将却战意高昂,魏明帝恐生乱,让辛毗假节出使军中,镇住众将。当时主帅司马懿假节钺,表示要出兵,辛毗据不同意。由此可见,只要有皇命,假节官员还可以压制假节钺官员。说明不存在什么假节钺在权力上大于假节官员的说法。所以,无论怎么算,于禁和曹仁都是平级,于禁杀曹仁,属于绝对的篡权,大概是自己不想活了。再加上曹仁是曹操族弟这层关系。于禁无论如何不能杀超人的。
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5
于禁的官职并没有曹仁大,所以于禁没有斩曹仁的权利。《三国志》中,对二人的官职有详细的记载曹仁: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于禁:
牵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假节”和“假节钺”地位相同,只是礼仪不同。因此,我们只需要分析“征南将军”和“左将军”孰高孰低即可。

“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了解,曹操时期的四征将军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到了曹丕时代,四征将军已经和三公拥有同样的地位。而在《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意思是说,曹仁命令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屯军在樊城北面。这就明确指出,曹仁的官职要高于于禁。所以于禁没有行使斩杀曹仁的权利。假设于禁的官职高于曹仁,他是否会斩杀曹仁?即便于禁官职更高,他也不会斩杀曹仁的。曹仁是曹操的从弟,曹操自起势伊始,军中大权就一直把控在曹家的手中,曹纯、曹休控制着虎豹骑,曹洪掌控着豫州军团,曹仁掌控着荆州军团,曹彰掌控着蓟辽军团,夏侯惇掌控着扬州军团,夏侯渊掌控着雍凉军团。可以看出,由于曹操的多疑和谨慎,曹氏本家一直掌握着曹操的军事力量。如果于禁斩杀曹仁,很可能会被曹操以叛乱罪直接判处死刑。
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6
这个就跟诸葛亮杀不了关羽的道理一个样。一个打工部门经理敢对家族企业原始大股东下手?于禁自己还是明白这一点的,自己是在给曹家打工,不是在朝廷做公务员。即便是在朝廷当差,刘家的人也不是他想杀就能杀的。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7
导读: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准备攻取曹魏所占的合肥,曹操抽调各郡主力赴扬州屯驻,要和孙权来场大决战,关羽趁机讨伐同为曹魏所占的襄阳和樊城,襄阳的守将是吕常,樊城的守将是曹仁。曹操急调于禁督七军前往樊城相助曹仁,名将庞德也在其中。曹仁让他们屯驻于樊城北部,这是一个洼地,到了秋天连下十多天的大暴雨,山洪爆发,加之汉水暴涨外溢,七军被淹,早已等候时机的关羽借水攻来,曹军大败,于禁投降,庞德被俘,因坚决不降而被杀。这场大败究其根原,就是曹仁让他们驻扎在了错误的地方。所以后世有人做出种假设,如果于禁一到就斩了曹仁,是否可以扭转败局?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于禁不会斩曹仁,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于禁没有理由下令斩首曹仁
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才有果,何况是临阵斩将这种大事,必须有万全的理由才能进行。曹仁在关羽的强攻中守住了樊城,不但无过,还有功,于禁有什么理由斩首曹仁?就算于禁长了双后眼,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最多也就是在曹仁安排援军屯驻于樊城北部时提出反对意见,斩曹仁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严重触犯了军规法纪。可以说只要曹仁不投敌,无论他做了什么坏事,在敌军重兵压境的情况下,于禁都没有理由斩首曹仁,就是曹操也不会做这种事,那无疑于自损实力。
其次,于禁的级别并没有高于曹仁,想斩也斩不了
何况,就算他想斩也没那个权力,因为他的官职并不高于曹仁,我们可以来比较一下。当时于禁是左将军、假节钺,曹仁是征南将军、假节。左将军和征南将军:上古时期,左将军是个很高的职位,秦朝时地位仅次于上卿。但是,汉朝时这个职位就不常置了。到了汉末,礼制崩坏,各种名号层出不穷,左将军也不再具有超常的权力,是前、后、左、右各类将军中的一种。而且大多数是各地势力自封的,受到东汉政权正式册封的左将军只有吕布和刘备两位;征南将军是曹操常置的四征将军之一,虽然作为对头的蜀汉、东吴视四征将军为偏裨杂号将军,但在曹魏内部,四征将军地位很高。马超之父马腾曾任过征南将军,韩遂任过征西将军,张辽是征东将军,曹仁能和他们并列,可见其地位。曹操时代,四征将军的俸禄是二千石,地位仅次于三公,左将军待遇如何不太清楚,但肯定没有四征将军高。

第三,于禁是外臣,曹仁是曹家自己人
最重要的一点,曹仁是曹操的从兄弟,曹家自己人。于禁再得宠也只是个外臣,他要敢擅自斩杀曹仁,那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形同造反。古话说“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曹仁虽不是曹操的亲兄弟,也是非常得力的,一直跟随着曹操征战四方,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就说这次的襄樊之战,樊城主力被调走,守军极少,而关羽兵力极多。这种恶劣的形势下,换个意志不那么坚定的守将,要么望风而逃,要么弃城投降,曹仁却不负曹操所托,硬是以少量兵力守住了城池。反观于禁,水淹七军之后投降了关羽,关羽兵败后流落到东吴,又被想和曹魏交好的孙权送回了曹营,当时曹操已去世,曹丕很厌恶于禁,表面上十分礼遇,暗地里各种羞辱,于禁受不了,羞愧而死。
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8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樊,驻守襄樊的曹魏大将曹仁不敌,于是曹操派大将于禁驰援曹仁。我们都知道,曹仁与于禁都是曹魏集团的核心武将,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军队出征在外只能有一个统帅,所以曹仁与于禁究竟谁说了算?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于禁:
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通过《三国志》的记载,我们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曹仁与于禁当时的官位,曹仁是征南将军,假节;于禁是左将军,假节钺。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继续探讨“征南将军”与“左将军”的大小,以及“假节”与“假节钺”的区别。
先来看“征南将军”与“左将军”
“将军”是武将官职,在汉朝,将军有很多种类,但大部分都是杂号将军,真正够得上品级的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所以,于禁的“左将军”在武将里已经是非常高的了。那么曹仁的“征南将军”呢,真的就是所谓的杂号将军吗?如果延续两汉的武将旧制,征南将军肯定是杂号将军,征南将军属于四征将军之一,早在东汉光武帝年间就有设立。“征”,乃征伐之意,因此,四征将军初设的目的就是临时出征某地而特设的官职,出征还师后随即撤销。但是,曹仁身为曹操的族弟,又是曹魏集团的重要武将,核心成员,当时他还肩负着镇守荆州的重任,如果曹操只授予曹仁这么一个杂号将军,似乎并不合理,难道曹操举贤还避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通过上面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曹操时期,四征将军已经成为重要的将军,到了曹丕时期已经位次三公。但,即便“征南将军”成为高级武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们依旧不知道“征南将军”与“左将军”孰大孰小,各位不必着急,请继续往下看。关于“征南将军”与“左将军”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段记载来加以辩证:
建安之初,国家纲纪殆弛,乃使司隶校尉钟繇、凉州牧韦端和解之。征腾还屯槐里,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建安七年,乃拜腾征南将军,遂征西将军,并开府以上出自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之《典略》通过《典略》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马腾在建安初年被封为前将军,假节,建安七年被升为征南将军,准开府,从前将军到征南将军,马腾是升职,可见征南将军要高于前将军。那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即“开府”
开府
“开府”在汉朝只有三公及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才有的特权,即可以自行开设府衙,挑选僚属,协助皇帝处理事务,权力非常的大。《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傕(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汜后将军,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后汉书》的这段记载也非常清楚的表明了,李傕身为车骑将军才有资格开府,而郭汜身为后将军,樊稠身为右将军都没有资格开府,只能协助李傕。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自曹操执掌朝廷之后,四征将军的地位已经高与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因此单以官职论,曹仁要高于于禁。

最后一个问题,“假节钺”与“假节”的区别
如果按照晋朝的规定,“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而“假节钺”则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可见“假节钺”的地位要高于“假节”。但是朝廷严格区分“假节钺”,“假节”,“持节”,“使持节”始于晋朝,而在晋朝之前,“假节钺”与“假节”都没有明显区别,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这两者有区别,甚至很多史料的记载也非常的混乱。所以,单以“假节钺”与“假节”而论,两人地位高低无法判别。因此,若以官职而论,曹仁要高于于禁,另外《资治通鉴》里记载: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曹仁令于禁屯兵樊城北,也可以佐证“曹仁地位高于于禁”这个结论。
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9
于禁下令斩曹仁?这不是天方夜谭嘛。于公于私于禁都没有那个权利敢下令斩杀曹仁。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那个动乱时期最任人唯贤的诸侯,但毕竟疏不间亲嘛。要知道曹仁不仅是第一批投效曹操的人。更重要的是,曹仁还是曹操的族弟。于禁毕竟是个外人,他再有理也没有权利斩杀曹仁。而且于禁的官职也远低于曹仁。他又如何斩杀曹仁呢?曹仁杀他还差不多。很多人对于曹仁存在一定的误解,真实历史上曹仁的能力远比于禁要强。于禁号称“五子良将”之一。但曹仁丝毫不逊色于禁。


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吗10
楼主指的应该是曹操攻打宛城,张绣降而复叛,曹军大败,期间青州兵乘火打劫,被于禁斩杀的事吧?
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三国志·于禁传》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旅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太祖之破袁术,仁所斩获颇多。从征徐州,仁常督骑,为军前锋。别攻陶谦将吕由,破之。还与大军合彭城,大破谦军。后攻费、华、即墨、开阳,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太祖征吕布,仁别攻句阳,拔之,生获布将刘何。太祖平黄巾,迎天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太祖征张绣,仁别徇旁县,虏其男女三千余人。太祖军还,为绣所追,军不利,士卒丧气,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三国志·曹仁传》
没有明确记载说曹仁是青州兵将领,而且他的地位也高过于禁,于禁凭什么斩杀长官?

时夏侯惇所领青州之兵,乘势下乡,劫掠民家,平虏校尉于禁,即将本部军于路剿杀,安抚乡民。青州兵走回,迎操泣拜于地,言于禁造反,赶杀青州军马。操大惊。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这也是夏侯惇的缸,不关曹仁什么事。而夏侯惇更得曹操信重,地位甚至更高: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三国志·夏侯惇传》

如果说的是建安二十四年,于禁救曹仁的事。曹仁当时虽然兵败,但还在苦战坚守,没什么大过失,于禁是去救人的,怎么可能反而杀人?况且于禁很可能没来得及和曹仁会合,就被关羽击败投降,想杀也没机会啊?
标签: # 曹仁怎么死的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