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板块-亚欧板块还是欧亚板块?

乎语百科 269 0

亚欧板块还是欧亚板块?

现在教科书都叫亚欧板块

以这个为准!

欧亚板块其实也没错......

翻译上面的顺序颠倒而已

我也不知道,不过湘教版地理书上是欧亚半块,以前是亚欧板块。

请问珠峰会随着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压缩,发生地震,会越来越高吗?

Fl.HAO22。cOM

会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所形成的,板块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所以两个板块会不断相撞,使得亚欧板块向上抬升,珠穆朗玛峰也会越来越高。科学家曾在珠峰周围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岩石,它们在过去受到过强烈的拉伸作用,拉伸率可达150%。这些变形的岩石表明,珠穆朗玛峰在1300万年前的高度超过1.2万米。不过,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上不能一直存在高度超过1万米的山峰。1300万年前的珠峰被自身巨大的重力所压垮,发生坍塌。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珠峰的高度逐渐升高至目前的八千多米。

亚欧板块里有哪些国家?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中亚,北亚,东亚,东南亚全部国家,西亚的部分国家。

南欧: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北欧: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北亚)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Fl.HAO22。cOM

西亚:伊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阿富汗。

亚欧板块正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总的来说,每一地质时期的地表形态,都是地球内力和外力矛盾斗争的产物。内力来源于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地幔物质的热对流、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动能等。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以及随之产生的褶皱、断裂、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地震等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内力作用是造山、造海,使地球表面崎岖不平,是地壳发展的主导因素。外力来源于地球以外的太阳能,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海流等等,它们以缓慢的、不显著的方式对地球表面进行精雕细刻,时刻都在改变着由内力作用所形成的起伏形态,高山被夷平,洼地被充填,使地面趋于平缓。内力与外力是对立的,又互为影响,相互转化。从局部地区来说,例如地壳上升,河流侵蚀复活,产生强烈的下切作用;地壳下沉,河流沉积作用加剧,这体现了内力变化影响到外力变化。又如久经侵蚀的高原山岭,高度和体积逐渐降低和减小,使地壳内部压力减少,从而失去平衡,引起地壳上升,这表明外力的变化导致内力的变化。从全球来说,每经历一次强烈地壳运动,海陆轮廓变迁,地面高低起伏,使地壳处于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接着地壳运动转入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变化阶段,外力开始占主导地位,通过风化流水等营力对地表的塑造,来改变地壳原来的平衡状态。当缓慢的运动长期进行,量变逐渐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原来的平衡,孕育着一次新的质变,即新的强烈地壳运动的产生,预示地表又将经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属于地貌学范畴的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是显而易见的。以下主要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全球大地构造和海陆演化的模式作一概要说明。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在地幔对流的驱动下,岩石圈板块驮伏在地幔软流层上象传送带那样作大规模水平运动,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Fl.HAO22。cOM

全球岩石圈据勒皮雄(Le pichon)等的意见可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一般又分为北美板块和南美板块。第一级大板块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如美洲板块除美洲大陆外,还包括大西洋中脊以西的大洋部分。只有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海洋,但也包括北美圣安德列斯断层以西的陆地及加利福尼亚半岛。在大板块中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板块,如纳兹卡(Nazca)板块(东太平洋洋隆与秘鲁-智利海沟之间)、科科斯(Cocos)板块(东太平洋洋隆与中美海沟之间)、加勒比板块(南、北美以及中美海沟与西印度群岛之间)、菲律宾板块(琉球、菲律宾岛弧-海沟系与马里亚纳岛弧-海沟系之间)、阿拉伯板块、斯科舍板块(南美与南极之间)、索马里板块(东非裂谷带与印度洋中脊之间)等。此外,沿大陆内部大型板块的边界上,往往镶嵌着众多的小板块。

Fl.HAO22。cOM

一般来说,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都非常强烈。通常把地震带当作板块划分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现代板块边界在地形上也有突出表现,如大洋中脊、海沟、褶皱山系等,它们的位置与地震带吻合。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对应于不同的板块间相对运动的方式。第一是离散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分离,软流圈地幔物质沿中脊的中央裂谷上升、涌出,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所以这里是板块的增生边界。第二是汇聚型板块边界,相当于海沟和年轻的造山带,两侧板块相向而行。它们又分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俯冲边界相当于海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相邻板块相互叠覆,一板块俯冲于另一板块之下。因大洋板块的厚度小,密度大,位置低,而大陆板块则相反,故一般是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在海沟处潜没消亡于地幔之中,形成安第斯型或岛弧-海沟系大陆边缘。碰撞边界相当于年轻造山带,为大洋闭合、大陆碰撞的地缝合线,现代碰撞边界主要见于亚欧板块南缘。第三是平错型板块边界,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滑过。

一幅现代板块运动的全球图象,就是由板块的扩张、俯冲、碰撞和错动构成的,它们相互协调,彼此关联。环太平洋的汇聚边界大致把全球分成不对称的两大部分,即太平洋部分和地球表面的其他部分。太平洋外围的亚欧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洋板块或印-澳板块)及美洲板块向太平洋方向推进,后缘则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张开;太平洋内部的太平洋板块、科科斯板块和纳兹卡板块则向太平洋周缘的海沟俯冲潜没,其后缘则是东太平洋洋隆的扩张。亚欧板块南缘的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与非洲板块、及原属冈瓦纳的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向北朝亚欧板块推移有关,这一推移又是大西洋、印度洋扩张的结果。由于大洋中脊更多地分布在南半球,各大洋中脊在南端相互串连,北端却没入大陆之下,这就使得一些板块具有向北运动的趋向。

(二)地壳构造发展的基本规律

Fl.HAO22。cOM

大陆(陆壳)、洋底(洋壳)和大陆边缘(陆壳与洋壳的过渡带)是地球上第一级构造-地形单元,它们或处于板块内部,或处于不同的板块边界,从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构造环境。据此,可将全球大地构造划分为十二种基本类型,如表1-1所示。板块构造理论以各种大地构造类型的发生、发展和相互转化,来阐明全球地

标签: # 亚欧板块

留言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