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镇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襟江带湖、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人文景观。是鄂东最古老的城镇,历为郡、路、府、州、署、县治,自古是鄂东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摇篮、军事重镇和商贸胜地。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自古以药兴镇,宋、明时期,蕲州镇就有“千家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的药市的景象,更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是文昌之镇,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是王府盛地,是四大名著《西游记》成书地,是四大名著《石头记》作者顾景星的家乡(见《红楼梦作者顾景星》一书)。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当年的蕲州镇到底是怎样一副繁华景象,后人已经无法知晓了,只有在历史的片段中找寻它的身影。
史料记载:蕲州地,夏商无考,周为蕲国,春秋战国为蕲国,属楚(见《杜氏通典》。在东周初期楚国开始逐渐强盛,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到周庄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吕国与申国、缯国等诸侯国被楚文王熊赀所灭。到楚灵王芈围执政时期(公元前540~前529年),吕国部份遗民被强行迁至今湖北省蕲州镇,镇北七里有吕王山,一名缺齿山,有吕王城,即因吕人迁此而得名(见《吕氏宗谱》),这是蕲州镇有史记载最早的城池。
春秋战国时期,据传孔子和他的弟子驱车周游列国时到过蕲州地,曾夜宿蕲州的麒麟山上,一天晚上,弟子们发现一只母狗生产一只“狗崽”,它头长一只独角,身上满是麟壳,尾巴像狮子,四脚像马蹄。弟子们把“狗崽”抱给孔子看,“狗崽”却见风猛长到身高五六尺,对着孔子拜了几拜,还张口吐出一块四四方方的白石头来。这就有了孔子“在楚得麒麟”和“麟吐玉书”的故事,也就有了“狗过麒麟猪过象”的民间传说。后便有了《吕氏春秋》,这块“玉”现今仍存,在麒麟山东麓前面不远处的荷塘中。
秦朝时,蕲州地属南郡(楚以郢为南郡,晋武帝时南郡郢治江夏,见《通典》)。两汉分属荆州江夏郡与扬州庐江郡,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吴在蕲地设郡,郡治在蕲水入江口附近(今蕲州镇挂口),其辖境囊括今鄂东黄冈地区(明清黄州府置地)。然三国时蕲地为魏吴交争之地,历经残破,故西晋灭吴后,乃于太康元年(280)废郡。
魏晋南北朝晋朝时,在蕲水入江口南面的江洲石穴洲(洲在今蕲州镇西江中)设蕲阳县治,因蕲阳县徙治在洲上,故又有蕲阳洲之名,蕲水南对蕲阳洲,入于大江,谓之蕲口(挂口)又称蕲阳口,并在蕲口置大阳戍军事要镇(见《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后齐时齐昌郡郡治也迁至此地(见《南齐州郡志》),北周时迁走,后南陈又在此布置江防要塞。
北魏时中国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考察水系经过蕲地时在其经典《水经注》中记载:“青林湖鲫鱼,大二尺,食之鲜美,辟寒暑。”雨湖又名青林湖、诸家湖和御湖,御湖乃皇帝尝过雨湖鲫鱼所赐,明朝洪武年间,雨湖鲫鱼被定为皇室佳肴。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雨湖鲫鱼不同于一般鲫鱼,“诸鱼属火,独鲫属土”,其有温中下气,和胃补虚,滋阴降火,此评应比皇帝英明。
隋朝时,蕲口之地开始形成集镇,蕲口镇也谓之得名。隋开皇七年(南陈祯明三年,587年),隋文帝杨坚废除建国于江陵的后梁,决计消灭南陈,统一全国。当时南陈沿长江中游设夏首(今汉口)、蕲口(今蕲州挂口),湓城(今九江)三座要塞,集中水师布防扼守。八年十月,隋发兵五十一万,以杨广(隋炀帝)为统帅,多路出击西起巴蜀,东抵大海,沿长江横亘数千里,与南陈军进行大决战。隋军主力由蕲州总管王世积率领,主攻长江中游要害之蕲口。九年(589年)正月,王世积以水师出蕲水,步兵夹岸前进,向蕲口守军发起猛烈攻击,大破南陈守军纪瑱部于蕲口,又顺江而下破九江。隋军中路突破,击中要害,。不久建康(今南京)城破,陈后主被俘。王世积于蕲口传文通告困守长江中游的南陈各路守军和州、郡官吏,相继投降。二月,最后消灭南陈的残余势力,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使全国统一。
“蕲口之战”这一战虽然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带过,但是其意义在于上游湘鄂赣大片地区与南陈国的核心-建康的联系被切断,加快了南陈王朝的灭亡,为结束南北朝统一中国之决战而载入史册。
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佛教禅宗四祖道信来蕲,在蕲州(今蕲州镇)凤凰山建四祖寺。道信,俗姓司马,生于蕲州永宁县(今武穴市梅川镇),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县)。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受禅宗衣钵号四祖,炀帝大业年间(605~617年)在蕲地辟凤凰山道场,并建“四祖寺”,全称“四祖正觉禅寺”,又名“凤山寺”,几经增建,寺院规模宏伟,重檐复室,金碧辉煌,被誉为“十方丛林之最”,正殿外有转轮藏阁、钟鼓楼,楼悬巨钟,朝暮各撞击108声,响彻全城。又有方丈、七叶寮、客座禅房及祈嗣宫,并筑江山一览亭、江山清趣亭、千仞亭、望江亭环绕寺旁。寺里建有大钟,每到清晨,寺钟响起一百零八声,举州可闻。苏轼贬黄州时,曾经来此地游玩,游罢归来,憩息于“凤岗钟楼”,酣睡不醒,后被钟声惊起。后来明荆王府左使邑人吴稷有诗为证:“凤凰岗上晓钟鸣,月落江城度远声,苏子解枕春睡美,打钟何用更关情。”。
唐朝时蕲口镇日趋繁荣,贞观八年(634年)禅宗五祖弘忍在雨湖畔枣儿林始建五祖寺。弘忍,俗姓周,浔阳(今九江)人,一说蕲州黄梅人。贞观八年,受禅宗衣钵号五祖,卓锡于蕲州(今蕲州镇)建寺,全称“五祖贞慧禅寺”,又名“东山寺”,几经增建,正殿外有藏经楼、观音堂、地藏殿。并于寺旁,湖畔起亭榭多处,供游客观赏、休憩之所。因弘忍见寺周水多地少,认为“斯地能着千年僧,却无千年粮”,遂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去蕲州黄梅结庵冯茂山既东山,并蕲地所建寺皆称东山寺。弘忍弟子慧能创禅南宗,号六祖,神秀曾居蕲,创禅宗北宗。
唐中期蕲口镇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商品集散转运地,唐兴元初(公元784年),唐叛将李希烈遣吴少诚封锁长江水道,盐铁使包佶征收运往长安的东南财粟不能前,数以万计船舶遂停泊蕲口待援,蕲州刺史伊慎选士七千,列三屯奋击,败贼于永安戍,解除了封锁。(见《旧唐书.列传》)
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便利的水上交通,吸引了李白,杜甫等众多文人墨客驻舟泊岸来蕲口地区吟游作诗,李白写有《蕲州丫鬟山》一诗:“岩根摩断云,山僧顶残雪;槛外通长江,寒波流碎月”。杜甫宿蕲口江南属地三洲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以致后来清代当地文人程道中在游历凤凰山脚下的“白甫冲”时,即兴写下了“凤台脚下路,一经绕孤城。李杜曾到此,青山径为名。”的诗句并立碑刻。
宋朝时,蕲口镇成为长江中游经济贸易中心,税收占全国总额的十分之一。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宋朝廷下令在通商要地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汉阳军(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蕲口(今蕲州镇挂口)四大“榷货务”(见《梦溪笔谈.宋代茶法》),后改为蕲口、汉阳军、江陵(今荆州市江陵区)、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无为军(今安徽省无为县)设立六大“榷货务”,主管全国茶叶专卖。蕲口榷货务负责收购长江中游南北地区的茶叶,次年又在茶叶产地淮南六州置十三山场,蕲州占三场,蕲口务和蕲地三场的茶叶成交额,在全国六务和淮南十三场中占有突出比例和重要位置。
蕲州是著名的黄茶茶乡,黃茶属于部分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黃汤黃叶,是我国特产茶类。黄茶制作工艺近似于绿茶,多了一道攸关茶品的焖黃工艺,其实是高溫杀青不透,将茶叶焖黃,阴差阳错,无意间诞生了黃茶。在崇尚绿茶的时代,一场美丽的误会,形成了“干茶黃、叶底黃、汤色黃”的黃茶独特品质,而这种错误,恰恰造就了茶叶世界的五彩缤纷。蕲州产的“蕲门茶”和“团黄茶”与霍山“黄芽茶”并称“淮南三茗”。其中团黄茶是黄茶中的佼佼者,生产历史悠久,在唐朝时就成为了贡品。李肇《国史补》记载:“茶之名,蕲州有蕲门团黄。”其特征是“有一旗一枪,号一叶一芽也”,是“黃茶始祖”,元朝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蕲门团黄,茶之极品”,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茶之美者,蕲州之团黄”。欧阳修有诗贊曰“共约试团黄、何茶有此香”。苏东坡在担任黃州团练使任上曾亲自护送团黃茶进京,并发出平生未尝团黃为人生一大遺憾的感叹。有好茶须有好泉水来烹煮,方相得益彰,有“茶仙”“茶圣”“茶神”称谓的陆羽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叶产制资料,在《茶经》中对蕲地之茶赞赏有佳,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传。但同代文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里,曾详细地开列出一张陆羽品评过的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单。陆羽所评泉水,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下水第二,蕲水兰溪石下水第三,峡洲扇子山有石突然,浅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第四,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横塘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可见蕲地茶叶和泉水之闻名程度和业界地位。
由于设蕲口“榷货务”,收购销售大江南北各地茶叶及食盐、布匹等人们生活必需品,蕲口又成为长江中游一大通商口岸和经济中心。当时蕲口镇区民居繁错,东起吴越,西起湘蜀的来往商船泊于码头江岸者甚多,以致市民在江面架田(架竹簰上填土)种菜,江上架筏居住。蕲口市民之多,来往客商之众,可见一斑。蕲口最盛时,街道从蕲口沿江岸至广济田家镇(今武穴市田镇)一带,号称“四十里长街”。
自唐、宋以来,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蕲口经济、文化日渐繁盛,大型市场兴起,并屡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一批历史名人如伊慎、宋之问、吕元膺、叶适、李诚之、范纯仁等来蕲任职,韩语,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司马光、苏轼、陆游、朱熹等分别赋诗、注文对蕲地的人文风物加以记叙和称颂。
嘉佑三年(1058年)北宋诗人王令来蕲口写下了
《蕲口道中三首》
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鱼惊跃或出,鹭下飞何扬。交游偶相舍,偃息聊自放。回首失匡庐,云霏暮方上。
稍稍江上雨,声入窗壁寒。悄悄舟中人,曲肘自枕眠。安卧不成寐,起坐浩长叹。离家日逾百,行路忽已千。
昔与燕俱来,今见北雁还。道里苦不通,寄书如弃捐。风水相喷薄,归期渺无端。空令秋夜梦,反覆如循环。
维舟泝江流,人力与水争。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
绍圣元年(1097年)——元符二年(1099年)间“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一的张耒来蕲口写下了
《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
落月娟娟堕半环,呕哑鸣橹转荒湾。东南地缺天连水,春夏风高浪卷山。旅食每愁村市散,近秋已觉暑衣单。自惭老病心儿女,三日离家已念还。
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抗金名将岳飞任淮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管辖淮河南舒州、长江北蕲州)。后在蕲地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词人张孝祥来蕲口写下了
《浣溪沙.亲旧蕲口相访》
宋.张孝祥(1132——1169)
六客西来共一舟。吴儿踏浪剪轻鸥。水光山色翠相浮。我欲吹箫明月下,略须棹晚风头。从前五度到蕲州。
孝宗乾道五年(1170年)八月十五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由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知州的佐理官)途经蕲口时,恰逢中秋佳节,即挽舟登岸,拜访旧时在京口(今九江市)结识的好友高世栋,夜晚会与蕲地名仕子觅览了临江观月,泛舟平湖(今蕲州镇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胜景,写下了《蕲口晚泊》: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泊蕲口泛月湖中》:炎天倦长路,月夕泛平湖。晃漾披银阙,清寒住玉壶。钓丝萦藻荇,蓬艇入菰蒲。自别蜻蜓浦,斯游十载无。
意即:“自离别家乡山阴蜻蜓浦到川蜀路过蕲口,是我吟游十年未有见过的好地方。”800多年后,这里的风光依旧动人,依然让人流连忘返。
陆游以不可思议的心情,记录下在长江中游的蕲口附近,曾见到一座巨型木筏,长达50丈,宽有十丈。木筏大约上有三四十户人家,他们在木筏上养鸡喂狗,臼米推磨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具一应俱全。木筏上还有相通的小路巷道,甚至有祭祀的神祠。这是陆游生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观。但是船家却对他说:您所见到的筏还算是小的,那些更大的筏人们在上面铺土种菜,或者开酒肆呢。
宋代,蕲口的医药活动日趋鼎盛,并成为长江中游江东一带的药材贸易集散中心。当时蕲口药肆林立,药种齐全,市场购销繁华,生意兴隆。值得称道的是,这时蕲口药肆中就有配制现成的药方,备有煎熟的汤药出售。使陆游感到从未有过的惊奇的是,蕲口镇的药业兴旺,品种齐全,并对药业者能在倾刻间为客户服务并提供用药方便的经营方式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在《人蜀记》中作了专记:“八月十五日……买熟药于蕲口市,药贴中皆有煎者所须,如薄荷、乌梅之类,此等皆客中不可仓卒求者。药肆用心于此,亦可嘉也!”由此可以看出,蕲口镇在南宋时期医药业十分繁荣。正是由于蕲口药肆林立、药品齐全.市场繁荣、买卖兴隆、交通便利、人才汇集、医风盛行,许多骚人墨客不远千里,慕名来蕲口镇一睹药肆盛景,王安石、苏东坡、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司马光、朱熹等均留诗颂蕲,且王安石、苏东坡等还多次亲自到蕲口镇观景,并留下了“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的绝妙诗篇。受到蕲口“医行药至”的影响,造就了宋代蕲州蕲水人伤寒病理学家庞安时,庞氏以善治伤寒病而闻名于世,苏东坡赞其:精于伤寒、妙得长沙遗旨”。庞氏研究伤寒,上朔《内》、《难》二经,旁及诸家,参以己见,多所发挥,著有《伤寒总病论》六卷,是一部研究《伤寒论》较早而有影响的著作,甚为世人所重。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吲瀚’理论研究宋元之间,受蕲州医药文化的熏陶,世代业儒的蕲州人谢与权,尤善医理,常能“望”而断病,不用诊脉,足见其医精技深,受庞安时学说的影响,精通温病辨证,虽未留医著名世,但其医案多有收于清光绪八年刻本《黄州府志》和民国二十六年《丛书集成》“谢与权医”之中。
陆游在蕲口镇时的所见所闻,早已被时间的长河湮没了,但在他的《入蜀记》中清楚的记载了下来,留给后入所知晓。《入蜀记》节选: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栰,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覩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栰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檥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十五日。微阴,西风益劲,挽船尤艰。自富池以西,沿江之南,皆大山起伏如涛头。山麓时有居民,往往作棚,持弓矢,伏其上以伺虎。过龙眼矶,江中拳石耳。矶旁山上有龙祠。晡后,得便风,次蕲口镇,居民繁错,蜀舟泊岸下甚众。监税秉义郎高世栋来,旧在京口识之,言此镇岁课十五万缗,雁翅岁课二十六万缗。夜与诸子登岸,临大江观月。江面远与天接,月影入水,荡摇不定,正如金虬,动心骇目之观也。是日,买熟药于蕲口市。药贴中皆有煎煑所须,如薄荷、乌梅之类,此等皆客中不可仓卒求者。药肆用心如此,亦可嘉也。
宋景定三年(1262年),知州王益在蕲口镇依麒麟山、凤凰山筑蕲州城,置蕲州州治,既今天蕲州镇。蕲州城周长九里三十六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东南北阔一十七丈八尺,两侧天堑弥漫,不可以丈尺计。有城门六座,瓮门三座,关隘三座,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个,城上串棂九百九十间”。三面环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临江靠湖,“左控匡庐,右接洞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收藏有李时珍故里蕲州明代古城屏风。
1275年(宋德佑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
元军占领蕲州城,宋景炎二年(1277年),蕲州义民张德兴聚众响应文天祥抗元,起兵入淮西,各路义军集众数万,屡败元军,收复蕲州,黄州,宋朝廷任命张德兴为淮西安抚使。当年七月,元军重兵反扑,蕲州,黄州再次沦陷,元朝时蕲州改蕲州路。
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与陈有谅争夺蕲州,部将康茂才(明朝开国功臣,时蕲州康冲人)等率兵攻占蕲州,败有谅军于八里湖之“百战坑”,黄柏城之“得胜桥”。据《荆宪王朱氏宗谱》所载,朱元璋在蕲州就写有《蕲州早起》、《黄菊》、《露宿》三诗,其中《蕲州早起》诗为:”忙着征衣快着鞭,转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颗星尚在天。茅店鸡声人过路,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涌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至今,蕲州镇一带还有许多地名故事都与朱元璋有关。民间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于八里湖被陈有谅所败,独骑逃脱往蕲州城而去,不料被一高山(古为吕王山)堵住去路。眼见追兵将近,朱元璋对着天大喊一声“苍天何必绝我”声毕,大山忽地分开,为朱元璋让开一条大路。待朱元璋逃去后,大山又自动合拢堵住了追兵。只是合拢时山上怎么也有有一个大缺口,恢复不了原样,陈有谅只打落了朱元璋一颗牙齿在此,所以民间就叫它缺齿山(也叫缺子山)
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改蕲州路为蕲州府。1369~1376年(明洪武二至九年),蕲州设守御千户所,重修蕲州城。后历经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1408),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七年(1463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世宗朱厚聪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五次修缮。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建蕲州卫,大兴军屯,州城附近长江南北两岸荒土被开垦为良田。江北岸有雨湖、黄土岭、烂泥滩、散花洲(今浠水县散花镇),江南有黄颡口、棋盘洲、李家洲、牯牛洲。
1445年(明正统十年),明仁宗第六子荆宪王朱瞻堈相中了蕲州这座滨江古城,把荆王府由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县)迁到蕲州城,传十代。
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设下江防道于州城,蕲州成为长江中游江防军事重镇。道署建于南门内仓鸡山,主管长江汉(汉阳)九(九江)段江防,沿江军卫所,巡检司俱听调用。
明代是我国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明朝初期,朱元璋基于巩固其封建统治的需要,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召告臣民:“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壁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同时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医药管理体制,并制定了相关的业医法律等。中医事业从此逐步趋向繁荣,官办中医药机构相继建立,私办中医诊所、中药店、民间行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医学教育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明正德十一年,即公元1516年,知州李纯建于府署西南设医学、典科各1个,常管医药,州城建有惠民药局,设门房1间,为贫民供药。明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一1620年,州城荆王府设有良医所,有良医正、副各1员。明嘉靖四十二年即公元1563年,于州城东北修造了阳明书院,崇正书院,由当时理学名家顾问、顾阔二兄弟主讲,除业儒诸生士子数百人外,有方技人士达百人。此时李时珍即是阳明书院业儒者之一。作为有较雄厚的医药发展基础的蕲州,更是名医辈出,人才济济。“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成了蕲州许多有识、有志、有才之士的共同愿望,他们相继投身于医药事业,悉心致力于医药研究,旨在以医济世,拯疾于民。在蕲州的医药名家中,李时珍父子最为引人注目。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字子郁,幼业儒,博通经史。嘉靖二十八年,即公元1549年考取贡生,中年弃儒习医,继承父业。因其医学造诣精深,后被朝廷录用为太医院吏目,晚年辞归故里,设诊于玄妙观,为民治病,医德高尚。平生著述甚多,有《医学八脉》、《四诊发明》、《痘科证治》、《人参传》、《蕲艾传》等,惜时革代移,多已亡佚。皆不售,遂刻志读书,十年不出房域.上自坟典,下及子史百家,先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后被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经过近30年之奋发编修,广采博收群书,辨疑订误,考古证今,并经三易其稿,完成具有历史性的本草巨著《本草纲目》。其问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三焦客难》,《命门考》、《白花蛇传》、《五脏图论》、《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等,为我国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李时珍还“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其高尚医风医德医技,在社会广为流传。造就李时珍父子的医药辉煌,故然与其攻读经史,广纳博采,坚持实践,苦心求教有关,当时的蕲州医药基础条件亦功不可没。不仅如此,此一时期在蕲州城内精于医道者人才济济。有乐善好施,活人甚众者张慕恺(公元1465年);有精于医术的“隐医”、李时珍弟子庞宪(号鹿门);有被选人太医院任职三年,且医精街熟,恤民救疾的韩泰(字道城);有善医,活人不取值,成名于蕲州,后移居到江对面阳新的李正伯。还有以医名燕齐淮之间,且“治病用药,奇特而又自然,综密丽又不拘谨”的郝守道。有精通太素脉理,人称荆藩良医的浦心翠;著有《素问灵枢解》六卷、《针灸至道》三卷等医著,顾景星之父顾天赐,等等。这些名医大家均在李时珍父子前后,为蕲地医药界的名门旺族。且医术精良,医德高尚,蕲地后世称颂至今。受蕲州医药文化的影响,在蕲州府所辖的罗田,诞生了明代又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万全。万全,字密斋,世业医,祖杏坡,父筐,皆以医名,万全潜心家学,通晓各科,尤精痘疹,著有《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养《万密斋医学全书》。另有《紊问浅解》、《本草拾珠》、《伤寒蠡测》、《痘疹碎金赋》等。明代的蕲州罗田还有精通医学的张仁趾;“寿世名家”,尝施药济贫民的张星;业歧黄的尚名芹;少为僧,旁通风角堪舆、奇门符水,尤甚于医的万福敦。在离蕲州不远的所辖蕲水、广济受蕲州医药影响更直接,蕲水有少业儒,以医名,善吟咏,补太医院医士的易坤;有通天文,尤精于医,且著《伤寒摘锦》、《痘疹经胡献琛;精通脉理“医冠楚黄”而名震一时的蔡绍夔;精于药性的张拱治;弃学籍,隐于医的陈定中等。
明代蕲州不仅名医辈出,医学基础雄厚,而且蕲州地产中药名闻遐迩,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药材产地和药材集散地,“蕲州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等均成为明代皇室每年索要的贡品。
蕲竹——产于蕲州镇麒麟山至赤东湖百家冶山一带,明《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第三册第2150页载:“蕲竹,在本州赤东湖,土名沙境,乌石塘所产,可为簟。”蕲竹贵在作簟,色泽晶莹,有如琉璃、美玉、质地坚韧,劈篾如丝,用于作簟,柔软如锦,折叠如布。热天人睡在上面,既透凉又爽汗;起身后,而迹经久不更。”蕲竹做成的竹簟还有清心、明目、提神、益智、健脑的作用。蕲竹做笛,音韵清柔,似行云流水,余音袅袅。因而,蕲竹被视为珍品,自古就成为朝廷的贡品。历代的诗人、名臣,赞赏蕲竹和蕲簟者有之
一、唐人笔下的蕲竹、蕲簟
唐朝,是蕲竹发展的鼎盛期,韩愈、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曹松等作诗赞蕲竹。韩愈在《郑群赠簟》一诗中,这样赞颂蕲竹:
蕲州笛竹天下知,
郑君所宝尤瑰奇。
携来当昼不得卧,
一府传看黄琉璃。
体坚色净又藏节,
满眼凝滑无瑕疵。
法曹贫贱众所易,
腰腹空大何能为。
自从五月困暑湿,
如坐深甑遭蒸炊。
手摩袖拂心语口,
漫肤多汗真相宜。
日暮归来独惆怅,
有买只欲倾家资。
谁谓故人知我意,
卷送八尺含风漪。
呼奴扫地铺未了,
光彩照耀惊童儿。
青蝇侧翅蚤虱避,
肃肃疑有清飚吹。
倒身酣寝百疾愈,
却愿天日恒炎曦。
明珠清玉不足报,
赠余相好无时衰。
那时,栽种蕲竹和爱护蕲簟蔚然成风,是一种时尚。可想而知,蕲竹在唐代是何等的兴盛。相传,当时的蕲竹遍布蕲南的丘陵地带。还有一种传说,韩愈钟爱蕲竹簟的事还影响到他的侄孙韩湘,也就是大家知道“八仙”中的韩湘子,韩湘子喜欢吹箫,这种箫在唐时称笛,传说其笛就是韩愈推荐用蕲竹制作的。
二、宋人笔下的蕲竹、蕲簟
宋朝称颂蕲竹的文人也很多。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朱熹等,都有诗文称赞蕲竹所制作的簟、笛、杖。那时的蕲竹受人重视,栽种、移种、培植蕲竹者比比皆是。宋代欧阳修辞官归里时,将蕲簟带回家,欧阳修的《枕簟诗》云:
端溪琢出缺月样,蕲州织成双水纹。呼儿置枕展方簟,
赤日正午天无云。黄琉璃光绿玉润,莹净冷滑无埃尘。
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避烦剧。圣君哀怜大臣悯,
察见衰病非虚饰。犹蒙不使以罪去,特许迁官还旧职。
选材任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一从僦屋居城南,
官不坐衙门少客。嗒然惟与睡相宜,以懒遭闲何惬适。
从来羸苶苦疲困。况此烦熇正炎赫,少壮喘息人莫听。
中年鼻鼾尤恶声。痴儿掩耳谓雷作,灶妇惊窥疑釜鸣。
苍蝇蠛蠓任缘扑,蠧书懒架抛纵横。神昏气浊一如此,
言语思虑何由清。昔时李白爱饮酒,欲与铛杓同生死。
我今好睡又过之。身与二物为三尔,江西得请在旦暮。
收拾归装从此始,终当卷簟携枕去,筑室买田卧颍尾。
欧阳修的好友梅尧臣见诗后,感慨万千。梅是宋诗的“开山祖师”(宋刘克庄语),在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卿齐名,后人并称梅欧或苏梅。梅尧臣步欧阳修的原韵和诗如下:
溪上枕剖龙卵石,蕲匠簟裂蛇皮纹。客从东方一持赠,
竹色蒸青石抱云。磨沙斫骨自含润,饱霜吊节无留尘。
京师豪贵空有力,六月奈此炎蒸剧。旱风赤日吹热来,
大厦高檐任雕饰。头颅汗匝无富贫,虽有颁冰论官职。
官高职重冰则多,日永冰消难更得。唯公扫室施枕簟,
迎凉自感东方客。东方客应非俗昏,能使贤人心体适。
贤人何以偏伏人,天下才名方赫赫。我吟穷困不可听,
昼夜蚊蚋苍蝇声。蝇如远鸡耳初感,蚊若隐雷空际鸣。
葛幮顶绽屋蝎坠,菅席中裂麻经横。平生赋分只煎炒,
安有绿玉琉璃清。犹胜昔年杜子美,老走耒阳牛炙死。
因思杨恽废时言,但愿人生行乐尔。公今事业在朝廷,
去就尤当慎终始。待公睡足秋风来,去奉高谈挥尘尾。
梅在和诗中说编织蕲竹簟的东方匠人,既要认清竹色,又要将蕲竹磨沙斫骨取含润,用东方客织成的蕲簟纳凉,实在应该感谢这位不俗的东方客。
王安石看到此诗,也以原韵和诗一首,诗云:
端溪琢枕绿玉色,蕲水织簟黄金纹。翰林所宝此两物,
笑视金玉如浮云。都城六月招客语,地生赤日流水尘。
烛龙中天进无力,客主歊然各疲剧。形骸直欲坐弃忘,
冠带安然强修饰。恃公寛贷更不疑,箕踞岂复论官职。
笛材平坐家故藏,砚璞玼清此新得。归除堂屋就阴翳,
公不自眠分与客。知公用意每如此,真能与物同其适。
岂如若曹空自私,却愿赤日常炎赫。公材卓笔人所惊,
久矣四海流名声。天方资取欲扶世,岂特使以文章鸣。
深探力取当不寐,思以正议排纵横。奈何甘心一榻上,
欲卧颍尾为洁清。贤愚劳佚非一轨,顾我病昏惟未死。
心于万事久萧然,身寄一官真偶尔。便当买宅归偃休,
白发溪山如愿始。看公戮力就太平,却上青天跨箕尾。
三、明清时期的蕲竹、蕲簟
明清,仍有很多诗人咏蕲竹。如明代的郭凤仪、高启、王廷相、崔桐、陶允宜、陈继儒和清代的顾景星、范季常等。
顾景星,清初文学家。字赤方,号黄公,别号玉山居士。蕲州(今蕲州镇)人。在《白茅堂集》中的《咏簟寄周元亮》,诗云:
蕲州笛竹簟,自昔传瑰奇。
天光荡云气,湘色含风漪。
腊月伐龙子,冰霜椯干枝。
经春乃劈制,织作黄琉璃。
篾缕细逾薤,摩挲凝若脂。
装潢玉版贵,卷襞郫筒宜。
又:
茅斋五月熏风凉,
北窗高卧咏羲皇。
闽南元亮称心隐,
万里清飙试寄将。
蕲竹制作的竹簟,自古以来都称为稀世珍宝,相传腊月所砍的竹子不遭虫蛀,经过精工细作的竹簟,像玻璃一样晶莹透亮,清心凉爽。装在竹筒内的蕲簟似玉版一般贵重,想必元亮在闽南的官衙内是会称心的。
民国初年,蕲州篾匠叶彩华用蕲竹编织二床具有双面图案(一面为二龙戏珠,一面为丹凤朝阳)的蕲簟,1915年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奖,至今仍珍藏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中。
蕲艾——产于蕲州胭脂山一带,盛于鄂东地区,属蕲州镇品质最佳,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是饮誉古今的地道药材,自古蕲州镇就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一说。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称蕲艾“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本草蒙荃》载:“艾叶……其治病症,遍求蕲州所产独茎、圆叶、背白有芒者,称为艾之精英。倘有收藏,不吝价买,彼处仕宦,亦每采此,两京送人,重纸包封,以示珍贵,名益传远,四方尽闻。”书中并附有“蕲州艾叶”图。蕲艾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作用。李时珍称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蕲艾还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有杀毒作用。
蕲蛇——产于蕲州镇龙峰山、凤凰山、麒麟山、雨湖一带。相传人如被其咬伤,走不出五步即死,故又称“五步蛇。尾部有利钩,人称“佛指甲”,如捕蛇者追急,它则调转尾部利钩剖腹自杀,“死而眼光不陷”。《尔雅》载“蛇死闭目,唯蕲蛇目开如生,出蕲界者一闭一开。”《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的蕲州“贡品”,就有“白花蛇”(蕲蛇)。宋庄绰《鸡肋篇》载《白花蛇》条云:“今医家所用,唯取蕲州蕲阳镇(蕲州镇)山中者。去镇五六里有灵峰寺(今龙凤寺),寺后有洞,洞中皆此蛇,而极难得,得之者以充贡。洞内外所产,虽枯两目犹明;至黄梅诸县虽邻境,枯则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县又与黄梅为邻,问亦有之,枯则两目皆不明矣。”蕲蛇入药有祛风、通络、止痉之功,能治风湿顽痹、麻木枸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麻风疥癣等症。
蕲龟——产于蕲州镇缺齿山脚下冷水井,此井有上千年历史,井水清冽、甘甜,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传说蕲州瘟疫流行时,铁拐李曾点化此井,后又让人们来饮此井之水,因而很快控制了疫情。此井出产绿毛龟,此龟同普通乌龟形状相似,但龟体很小(五铢钱大小),甲脊普生细长而浓密的绿色茸毛,毛中有金线,故又称绿毛龟。《大明一统志》载:“绿毛龟,蕲州出,置壁间,数年不死,能辟蠹。”自唐宋以来,蕲龟常被人饲养于庭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取龟置水中,绿毛轻漾,漂浮满盆,金丝浮动,晶莹耀眼,犹如一团青苔在水中沉浮。如再捞出水,绿毛紧贴龟背,金丝不乱,是为稀有珍品。蕲龟又是滋补佳品。医圣李时珍说此龟“滋补方往往用之,与龟甲同功。”
同时,因蕲州地处我国中心地带,长江中游北岸,水陆交通方便,从而成为当时的药材集散地。南药北运,北药南下以及长江上,下游药材的运输使蕲州成了药材中转和集散地,为蕲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明代的蕲州,不仅政治、军事位置引人瞩目,其经济、文化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水淹红石头,秀才满街游”的民谚就起于明代。1370~1481年(明洪武至成化年间),州学、社学、民间书院相继兴起,培养出李时珍、冯天驭、郝守正、顾问、顾阙等一批蕲州当地的杰出人才。明代蕲州共有进士42人,举人214人。
Fl。hAO22.COM弘治十四年(1501年)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旅居蕲州,并有《题四见亭》、《蕲州麒麟阁》等诗传世,其《蕲州麒麟阁》全诗如下:
江水云山天地宽,尽容客贾与渔船。
麒麟阁上丹青笔,一画须看得见难。
1568~1570年(隆庆二年至四年),吴承恩来蕲州荆王府任纪善,期间深入蕲州及周边地区采访素材,以蕲州和荆王府以及昭化寺悟空和尚为原型,蕲州的民间故事、民风民俗为背景写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1578年(明万历六年)李时珍历经二十七年努力,编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国内先后翻刻三十余次,国外相继翻译成日、拉丁、法、德、英、俄等国文字出版,传遍世界,在国外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1634~1643年(明崇祯七至十六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两入蕲州城,假受“招安”,焚毁蕲州城。30多所王府和州衙等古建筑近60处全部被焚毁。
清朝时,1645年(顺治二年),清兵正式占领蕲州,在蕲州设立绿营。1853年~1857年(清咸丰三年至七年),太平军五克蕲州城,咸丰四年正月,以蕲州为蕲州县,建立太平天国县政权,蕲州城南郝围人郜永宽被洪秀全封为“纳王”。
清代,虽经历了明末清初之战火频繁、社会动乱时代,蕲州医药业仍传统相沿,复见兴旺,仍堪可观,据清《蕲州志》载有蕲州医学的典科吏选,多为曾担任医官的家族弟子,如易致和,州人,洪武十七年授任;易昆,州人,正统间任;易稽,州人,天顺间任;易宗文,州人,成化十六年任等,乃同姓家族遴任。这使蕲州医学的发展有了连续性和权威性。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钱氏《蕲州志》载:“蕲人通艺术者,自方诊以来,他技无闻,谓不知医者为不孝,盖技也进于道矣”。故医药界名人层出不穷,学者愈丰,“抑频湖、鹿门诸前辈指授渊源,有独得者与!”。蕲州中医药形成了深厚的医药基础和在医药理论和实践水平上有较高层次的行医群体。陈漠,嗜学好古,长于医道,著《医门集要》二十五卷;其弟正谊、正浩俱有造就;萧铨,学识渊博,兼精歧黄术,著《易简方书》十卷;李泽博,才识遇人,乐善好施,以医名世,著《津梁医书》;陈其殷,仕途失意,专攻歧黄,著《脉法指掌》、《经络会解》、《古方辨略》、《新方解略》、《医学指要》等书;陈雍笼善医,方多奇中,著《医方三昧》。晚清还有张禹文、张伯兴、张早香、汤云安等名医。受蕲州医药之风的深远影响,在与蕲州相比邻的广济(今武穴市)又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杨际泰。杨际泰,祖传世医,其父杨少山,际泰幼聪过人,原立志举业,后承家学攻医,精通中医各科,在食难果腹的艰苦条件下,集敷十年之医学心得,著成医学入门之作《医学述要》三十六卷,为后世所崇,同时还研制戒毒良方,解救受鸦片毒害之国民,其方药仍被延用,且作用明显。除此之外,与蕲州相邻的广济、蕲水、罗田、英山等县有一定影响的医家更是层出不穷,不计其数,形成了自明代以后又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清代蕲地名医不断涌现,中药业亦日新月异,医行药至,中药业随着医疗市场的繁荣,日益扩大,且名闻江西及荆楚大地,极大地吸引了各地药商来蕲发展。据考,清同治年间(公元1867年),来蕲药商中首推大冶县金牛镇人贺子儒在蕲州东长街兴办的“贺疗春”药店,该店资金雄厚,批零兼售,在蕲州药业中占领先地位。清末又相继出现了“江西帮”、“咸宁帮”等,他们不同的制药技术均传入到蕲州中药业中。其后“刘市中兴起,使蕲州中药业进人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民国时期,“干春生”、“培德堂”、“天宝堂”等药商号,名振蕲州大地。
明清以来的战火使蕲州受到重创,但蕲州的文化并未因此而中断,且更为强大,有“一代霸才”顾景星,有画坛泰斗王恕,有著名学者卢綋,有李时珍六世孙李生盘为首的“雨湖八子”。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蕲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蕲州镇有一条百来户人家,长约500余米长的古老街道——东长街,1985年以前就诞生有30多位博士,且都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拿的学位,人们把它称为“博士街”,至今仍是博士不断,如今的蕲州镇,仅侨居在美国的就有10余位教授、博士。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蕲州办新邮政,从此不分公私邮件,均由邮政办理,极大方便了群众。1904年(清光绪三十六年)蕲州废儒学,创办新式学堂,建官立高等小学堂于城内(今蕲州镇李时珍中学处),办各类学堂60所,特别是三所女子学堂,为鄂东各县之最。
明清时期在四祖、五祖所在的蕲州地区,由于历代州县官员的推崇,当地百姓日益信奉,宗教香火鼎盛,宗教文化也异常盛行。蕲州地区建起著名的寺庙多达数百处。除有名的四祖寺、五祖寺之外,明清以来蕲州城区就有道观寺庙99座,牌坊99座,古井99口。可见宗教文化在蕲州地区的影响之大,释、道、儒和天主教四教并存,境内至今还保存有道教场所玄妙观、纯阳阁、靖烈宫、武圣宫;佛教场所昭化寺、钵莲庵、东岳庙、石鼓寺、大泉寺;儒教场所金陵书院等以及天主教古教堂遗址。
民国时,1911(清宣统三年)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义成功,蕲州学子,蕲州商会,蕲州的各界人士“热烈响应”,制作起义标志、旗帜,分别登上州城北门和西门城头,将书写“汉”字的两面大旗挂在两城头上,宣告“蕲州光复”。
民国时期是全国民族工商业大发展时期,此前蕲州只有50余家小商铺。自1914(民国三年)年以后,“南京帮”、“上海帮”、“金牛帮”等商人先后到蕲州经营工商业,加上当地商家,蕲州民族工商业商号307户,其中中央注册的较大商号18家。还有西方国家的美孚,英办亚细亚公司。1924年(民国十三年)蕲州由商人管明良创办第一个“小火电”,白天碾米,夜间给城区照明。1925年(民国十四年)10月,“楚东号”小客轮抵达蕲州镇,停靠在由蕲州人董青云住持建造的新式码头上,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们乘外轮受洋人刁难和欺凌的历史,结束了蕲州无现代客轮码头的历史。1929年8月“汉蕲”号(后改为蕲州号)首航抵达蕲州镇“青云”码头,并以此轮为基础,创建了后来的汉口至九江的“汉九班”航线。其后蕲州码头附近相继建了“春浦茶楼”、“双全茶馆”、“太平旅社”、“蕲阳旅社”,推动了蕲州的市场繁荣。1929年(民国十八年)由余肇柏邀请蕲州商家郑楚斌等10余户集资创办的“恒新”棉织厂和蕲州人李德华创办的“美华”肥皂厂相继建成投产,是为蕲州近代工业的开端。
1930年(民国十九年)蕲州雨台乡苏维埃政府成立,银山煤矿工人暴动,成立全县第一支工人革命武装——银山工人大队。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天主教“鄂东总堂”在蕲州成立,天主教自1860年由意大利神甫传入境内,鄂东各地大小教堂百余处。为加强管理,在蕲州城内天主教堂设“鄂东总堂”。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军飞机连续七次轰炸蕲州城,城内房屋炸毁过半,死伤军民千余人。10月19日,防守蒋家山一线的国军向浠水溃退,军长师长带头狂逃,日军蜂蛹而至,许多有利阵地不战而失。但有一批下级军官士兵,激于民族大义,不听上级撤退命令,仍在奋勇抗击日军,蕲州守城国军谭灿华营长带领部下赶到被遗弃的阵地,边指挥战斗边激励所部士兵“长官不打我们打,绝不让日寇这么便宜地侵占我国土”,退走的又重新回到阵地痛击日军,弹尽粮绝时,谭灿华大呼“祖国好男儿,宁愿战斗死,绝不忍辱生”,拾起枪刺率全营400勇士扑向敌人进行白刃战,直至全部壮烈殉国。留驻浠水山口那个排只有20余人突围西撤,将消息带出,李宗仁电重庆统帅部为其请功。1938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军侵占蕲州城。寇兵自南门入城,到处杀人放火,视我沦陷区人民如草芥,蕲州民众过了七年之久的亡国奴生活。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南下支队入蕲,在扎营港渡江南进。8月13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0日蕲州城日军投降后于九江集中。
新中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月14日蕲州城解放,活捉国民党县长叶景福,蕲州镇回到了人民怀抱。5月15日解放军四野四十三军在蕲州镇新港闸渡江南进,向湖南进军。1951年蕲州镇痛失江南属地黄颡口、棋盘洲、湋源口,李家洲、牯牛洲,500余年来,相传十数代,斩不断的情亲,乡土观念十分强烈,干部和群众都不肯划出,盼望以后江南属地还能回归蕲州。1954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全镇倒塌民房380余间,后蕲州开始新建新中国时期建筑,“长江旅社”“长江餐厅”“蕲州电影院”等一批各有特色的地标建筑相继建成。1975年2月21日,设在李时珍故乡蕲州镇的县人民医院蕲州分院,经国家批准更名为“李时珍医院”。郭沫若亲笔书写“李时珍医院,郭沫若书”的牌匾,悬挂于医院大门上。1979年~1984年间“李时珍陵园”建成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蕲州参观李时珍陵园。陈丕显、王任重、王恩茂等中央领导先后参观了李时珍陵园。1988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蕲州镇被列为黄冈地区沿江5个“经济小特区”之一。李时珍陵园扩建工程竣工,邓小平为李时珍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1990年蕲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991年开始,蕲州兴建药市,举办李时珍医药节和药交会,被国家定为“湖北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同年蕲州镇获得“楚天民星乡镇”称号。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到2016年,由于受到各方面种种限制,蕲州镇城市建设举步不前,工商业相继被县城掠走,蕲州在不屈不挠的蕲州人陪伴下蹒跚前行。2016年湖北省联投集团开始着手蕲州李时珍文化旅游区建设,2017年湖北省批复省级特色小镇——蕲州镇蕲艾小镇,蕲州与湖北省联投集团合作成立李时珍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以“资本+建设+运营”三位一体模式,开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依托蕲州古城、赤龙湖、李时珍品牌等特色资源和蕲艾特色产业,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50亿元,以“万亩蕲艾种植园”建设推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计划培育10家蕲艾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建设40万方中医药交易市场,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培育“艾文化创意产业园”,拉动蕲艾“全产业链”联动开发;挖掘艾的医用、药用文化内涵,推出健康主题文化产品;定位赤龙湖国家重点湿地公园,落子国际健康养生度假区,定期举办全球中医药健康论坛……
每一处经济的绿色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理念的引领;每一个产业的持续增长,都必然有文化特色的内核,以文化强特色,以文化调结构,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稳增长,将为特色小镇建设带来一股强劲的推动力。
当下,以“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风貌”为定位的本草纲目文化小镇,正以“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契机为抓手,积极启动各项文化工程打造,由湖北省联投集团引导建立的“城镇发展联盟”投资25亿元的十大工程已经启动。可以预计的是,作为蕲州提档升级的发动机,本草纲目小镇未来将打造成为世界唯一的李时珍本草纲目文化综合展示区、中国著名的湿地生态养生度假区和长江经济带上的中药养生休闲名镇。
“艾香弥古镇,蕲土领风骚。”蕲州通过打造本草纲目特色小镇令“过去不曾有、将来无限好”的黄金发展期正加速到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长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武汉“8+1“城市圈等多重政策和机遇的不断叠加,一座“宜居宜养、兴业兴城”的本草纲目特色小镇已然映入眼帘。
2018年8月13日,湖北省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汉召开。根据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省将按照“应放尽放、按需下放”的原则,将经济发达镇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县级管理权限,赋予经济发达镇。蕲州镇被湖北省赋予了县级管理权限,为蕲州的腾飞解开了束缚,不久的将来,随着直达长三角经济圈的沿江一级公路的全线贯通,毗邻镇区的两座长江大桥的建成完工,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的全面通车,交通的便利将会带来高速的发展,蕲州——这颗被尘封的明珠必将会发出璀璨的光芒!
标签: # 千年古镇——蕲州镇的前世今生
留言评论